父母都期待可以了解孩子,「補」就是「接住」,當孩子犯了錯或是做著我們不能理解的事情時,大人有沒有機會讓孩子說明他自己,了解孩子犯錯的原因,教導孩子把話說清楚,在遇到無法承受的處罰或事件時,懂得開口協商和求救。
教育的目的是幫助孩子改變、成長,而不是處罰。沒有孩子的問題,只有大人的問題。教育孩子,沒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最適合的方法。父母如何對待孩子,影響孩子如何看待自己、感覺自己。無法看到自己價值的父母也看不到孩子的價值。
害怕衝突,是因為不敢面對衝突,允許衝突的存在,了解到需求沒有被滿足,就會不開心,有情緒處理情緒,沒有情緒再處理問題。
良好的溝通,有幾個要點 :
傾聽—「正確的」(客觀地)聽到孩子的表達(避免加入主觀的評價認知)
觀察╴相信你的孩子,每個行為的背後都有原因
感受╴「同理」(理解)孩子的感受(他要的跟不是他要的之間的落差所帶來的失落挫敗感),表達你的感受,但不是讓孩子為你的感受負責。
需要╴孩子的需要,你的需要
請求╴請求而非要求,當孩子不照著你的話去做,就會受到責備或 處罰時,你的請求就是要求(孩子可以拒絕,父母可以繼續溝通-請求,原則要堅定,態度要優雅)
相信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常常替孩子決定,就會讓孩子沒有機會思考感覺自己的想要需要,沒有自己的方向,成為了未來「不敢決定、害怕決定」,影響了做決定的能力發展。
父母「自我」成熟與否,是一切問題的根源,孩子沒有義務活出父母的理想,
捕捉孩子要先看到自己,調整自己,理解就是靠近他、放下主觀,溝通的第一步永遠是「拉近距離」,「有關係就沒關係,沒關係就有關係」,感動事一切情動的開始,父母穩定好了自己,孩子有它自己的方向,別急著去要求他,如實接受孩子,接受孩子自己的狀態。
-------------------------------------------------
時間 : 2022.11.04(五)晚上7:30-9:00
講題 : 如何成為孩子的心靈捕手
邀約單位 : 貝吉田幼兒園(楠梓)
分享者 : 劉麗雪、闕筱玲老師
文 : 公益講座巡迴 編輯組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