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高雄EQ協會

高雄EQ公益巡迴講座 第五場【壓力調適與情緒管理】


我們看待世界的眼光,來自於我們的成長過程所帶給我們的經驗,這些經驗的基礎,來自於童年跟主要照顧者的依附關係,在所有努力取得注意力的經驗中,我們學習到放棄或用更誇大的反應來爭取,選擇放棄的,開始決定不要有感覺,選擇誇大反應的,就是攻擊,兩種內在極端的決定呈現,將透過冷漠、抽離、無感、易怒的情緒來表達於外在。


想法在我們的生活中,偽裝成一種感受(有時我們以為我們在講感受,其實我們傳達是想法),感受其實是需求的一種作用,助長著我們所相信的燃料。生命都存在著愛與被愛的渴望,但外在環境的壓迫跟不友善,總讓我們忽略觀照自己內心真正的想望。


關係中,唯有愛能讓生命感受到溫暖,從而存活下來,愛的形式不一定是你認知的樣貌,覺得自己沒有,是否因為對愛有一個主觀的想像,不是我以為的,就都不是愛?親愛的,愛一直都在,找尋生命中被愛的證據,看到我有的,愛就會出來,在愛之中,改變是自然的發生,也許不會一下子,但我們已經在曾經存在生命中的具體的行動經驗中,感受到愛的存在。



原生家庭的影響,型塑著生命要如何呈現的關鍵,有愛的孩子都很想幫忙,我要被認為是有用的,我無時無刻找機會讓自己是有用的,責任如同雪球般的越滾越大,努力再努力,要求再要求,自我逼迫形成一個說不出口的壓力,身體終將會發出警告,系統超載進入失衡,不願意卻不得不的壓抑憤怒,推至極端就會用憂鬱來表現,憂鬱是壓抑的憤怒,所有的失衡都在告訴我們,有什麼需要調整,情緒要被看見、被表達,而不是被發作,有情緒先處理情緒,再處理事情,處理事情需要獨處,情緒是自己的(沒感覺也是一種感覺,意識到自己沒感覺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為自己空出一點時間,與自己安靜相處,所有的情緒都無關好壞對錯,接納是首要,看見情緒的背後什麼在發生,重新花時間照顧陪伴那個受傷的自己,才不會總是被無所不在的「鹽水」刺痛。


有意識的觀照自己的狀態,是自己的責任,不需要否定自己,期待把自己變成另外一個樣貌,而是看到一直以來就是這樣的自己,感謝這樣的自己,也許過往的生存條件,需要用這樣的方式才能堅持下來,但,如今是不是已經不一樣了呢?我們已經走往人生的另一個階段,是不是可以開始讓自己輕鬆一點,不那麼用力的緊繃著,在有意識中,生命永遠有選擇,只要我們想要…..。


-------------------------------------

時間 : 2022.04.15 下午

邀約單位 : 國際商工

對象 : 老師/學生

分享者 : 闕筱玲、張采英

文: 公益巡迴講座 編輯組


#應該、必須是我們的認知也是所有情緒的源頭


17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