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高雄EQ協會

高雄EQ-歐卡解讀初階兩日工作坊

已更新:12月3日


圖像是感覺的激發媒介,藉由圖像,我們需要感覺來提供訊息,勾勒出想法。想法的建構,來自過往生命的經驗:早年如何被對待、家族的價值觀所形塑出來的信念延伸。


要探索自己,很重要的是「觀察」,自己往往不容易看見自己,練習談自己,聽別人如何談自己,過程中去感受自己的感覺,會提升覺察的敏感度。藉由這些交流跟分享的過程,會積累描述自己的狀態口語化的經驗。當我們專注在自己,而不是進入別人的生命去評斷他人、分析他人,我們會更清楚自己。


老師一再地強調,放慢腳步,去感覺你的感覺,不要習慣只是停留在表面,慣於分析、講道理,總是講很多,就會錯過感覺,內外的不一致,將帶來更多的混亂,對自己溫柔就是不扭曲、不壓抑、不委屈自己。沒有習慣為自己做什麼,就會活得越來越沒有力量。


每個生命的成長,總要經歷那種「很多你想像的,都不如你的想像」的挫敗跟失望,除了看到別人沒有辦法(能力)滿足我的部分,也要同時看到自己沒能被滿足的失落跟受傷,兩個面向的理解,才能真正的調整期待、應對期待。


孩子的愛,都想要拯救/照顧/分攤父母的辛苦跟痛苦,但唯有真正的去看到自己真實的想法,承認我就是沒有辦法(無能為力),我才不會一直找辦法去用力,干涉父母的生命,背離了自己的生命軌道。孩子對父母最好的愛,就是把自己的生命活好,就是最大的回報。


生命的訊息都是獨特性的,問題是自己的,答案也都在自己身上,向內看,才能解鎖困住我們的障礙,很多的卡住,都是因為某個「固著的捍衛」,這些曾經保護我們成長至今生存下來的模式,可能不再符合此時此刻我們想追求的幸福快樂的需要。當生命的視野還是侷限在自我時,對外在的要求就會很多(外在都必須圍著我的期待跟想要)。

 

每一個「開始」,都需要用力,愛要從自己先給自己,要先願意照顧自己、能照顧自己,當我們自己可以自己滿足自己,自己給自己愛時,別人有沒有辦法照顧我們、給我們想要的愛時,就不再那麼的能影響我們。學習是為了可以放下不必要的承擔,回歸自己的內在,修正自己,跳脫過去的樣子,當我們可以回到自己去看關係,有能力專注感覺自己,為自己的感覺以及想要跟需要做明確的表達時,我們會更了解自己,也同時會讓他人有機會了解我們。這時,我們就會是自己生命的主人。

 

----------------------------------------------------------

2024.01.06-07 歐卡解讀初階 兩日 工作坊

帶領講師 : 劉麗雪 老師

文 : 隨堂志工

6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