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到罪疚感和良心不安,是需要勇氣跟連結自己內在的能力,責任的界定,常常因為生命早年的被對待,混淆了真正的責任歸屬,孩子的全能感,總以為對於事情的狀況,我們擁有影響力,只要努力去做些什麼,就可以得到想要的結果,越是追求、越是執著「應該、必須」,內在的掙扎與疲憊,無時無刻都在消耗我們的生命能量。
你如何處理的你的良心不安(不舒服)?
有些人無法承認自己其實已經做出了選擇(總是能解釋為什麼他們必須這樣做或是是因為別人才這麼做),有些人會盡他們所能,讓周圍的人開心滿意,希望避免壞事發生。兩種策略都會讓關係變得困難。
內疚其實是壓抑的憤怒。憤怒會破是我們去做某些重要的事情。探索壓抑的憤怒中所隱藏的訊息,覺察內疚的方法 :
1.檢視你的情緒分配比例
2記錄你跟自己的對話方式
3練習用友善的眼光看待自己
改變習慣需要堅持一段很長的時間,如何調整平衡?與其透過「抱怨」來意識到失衡的狀況(責任告訴別人,也告訴自己),好的方式是「陳述事實」。
過多的期望,很容易導致內疚感,人不會質疑這個任務(父母的人生任務)有問題,而會認為實踐的方法可能有問題。艱難的日子未必一定是誰的錯,真正的重點在於,不要因為負面或痛苦的想法而讓情況變得更糟。想要減輕內疚感和自我批評,有時只要重新制定適當的規則(人生藍圖)就好了。
感覺會來就會走,練習「習慣」這些感覺出現的時候,而不是立即的做出反應,問題不在於你感覺到的內疚,而是你為了避免這種感覺所做的一切。
和受害者一起思考,承認你也有責任,為你的選擇負起責任,避免過度補償(刻意付出)的行為,不理性的內疚,通常來自你心裡的幻想(高估自己對事情的影響力),讓內疚感發聲,並利用「但願」這個關鍵字,來練習表達你的無能為力。
當你正在經歷情境中的一切,情緒和渴望全都糾結在一起的時候,要能夠分辨,「能夠改變」和「只能接受」的事情並不容易,內疚是對無助和悲傷的防衛反應,重點是 : 你想要什麼?「唯有悲傷才能讓你承認失落」,有時候,你只需要先接受當下的狀況,而不是放棄你的願望。生活的其中一個平衡點,就是分辨何時該戰鬥、何時該放手(天平其實會不斷來回擺盪)。
放下掌控一切的幻想,」堅強的人受的苦最多,這些人花了太久的時間,就是無法認輸」,承擔的責任或內疚越多,相信自己擁有的影響力就越多。我們需要藉由過度的承擔,來繼續相信我們有辦法改變這個狀況。唯有意識到自己能掌控的範圍,根本不是自以為的那樣,才有機會直視自己的無能(限制),接納其中包含的不安與悲傷。藉由撰寫告別信,品味內疚轉化為悲傷的感覺。
面對現實是很重要的,承擔並接受自己的限制與無法成功,同時對自己保有友善且開放的態度,可以讓你努力接受自己和人生,並用仁慈的眼光看待自己和他人。
祝福大家!!
-------------------------------------
內疚清理練習 課程分享
帶領講師 : 龔萬侯 老師
文 : 隨堂志工
Comenta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