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生命的不完美 就是完美?!
對不完美的接納是需要學習的,要學會尊重「不完美」。
因為對「不完美」不了解,就無法接納,內心就無法平靜;
內心不平靜,就無法有美好的關係,生命就會有恐懼。
文/王文俐
在家庭友人的邀請下與母親一同參與了台南市家庭情緒智商發展協會於成大醫院所舉辦的家庭日活動,主題為「接受生命的不完美,就是完美?!」。
講座一開始,劉仁州老師以自己挫折坎坷的英語學習過程及現在能流利以英語在世界各國進行演講的經歷向在座的聽眾分享了生命的可能性,並許在場的各位一個超越夢想的人生,燃起了我對講座內容的好奇心,冀望著得到克服英語學習障礙的秘方。
沒想到,劉老師旋即以身體意外殘缺或至親突然驟逝為例,問在場聽眾是否能坦然「接受」命運突然的改變以及生命的不完美?震撼的問題讓我大腦當機,一下還反應不過來。很多人以為任何的苦難傷痛,只要不去想它就不會存在,事實上這是不可能的。
拿婚姻來說,結婚到底好不好?這答案可能依我們的生活經歷和人生體驗而有所不同。老師說「婚姻」是個奇妙的東西,它會對男女關係產生微妙的影響和變化,所以我們常會聽到交往十年甜蜜蜜,結婚兩天就翻臉的故事。婚姻有時會讓人變得過度防衛與敏感,有了小孩後更有可能進入不可理喻的時期,因為做父母的不允許小孩有瑕疵。即便理智上我們都知道人不可能完美,但對自己的小孩卻會特別嚴苛要求。
其實,對不完美的接納是需要學習的。劉老師告訴我們要學會尊重「不完美」。因為對「不完美」不了解,就無法接納,然後內心就無法平靜;內心不平靜,就無法有美好的關係,生命就會有恐懼。
如果內心沒有被愛的感覺,沒有充滿愛的話,是無法把愛給出去的。若內心沒有得到愛,而要去愛小孩,那麼那是偽裝的愛,會一手建立一手破壞。例如:一個母親有個酒鬼父親與賭徒母親,兒時沒有得到來自父母的關心與照顧,但她很爭氣的靠自己努力念書考取名校並進入好的企業,有了人人稱羨的工作。在她結婚生子後,她給予她孩子最好的生活環境與教育條件,付出了自己孩時所從未感受過的關懷與照顧,但這時若她孩子的表現不如她的期待,她很容易會歇斯底里抓狂,不能接受她付出了自己從未得到過的一切給孩子,為何孩子卻不如自己過去般爭氣,她會破壞親子關係,並傷害自己的孩子,即便這不是她希望的。
因此,我們要練習找回愛,因為內心若沒有充滿愛,是無法把愛給別人的。老師說,如果沒有愛的話,我們無法長大成人,只不過往往我們擴大了「傷害」而忽略了「愛」。劉老師讓我們為自己的生命找尋被愛的證據,例如父母不愛的孩子可能有來自爺爺奶奶的關愛,或者是鄰居的愛等等,我們要找方法治療受傷的記憶,而非責怪,因為責怪不會讓自己變得更好。我們要為自己的生命尋找被愛的證據,也要為自己的生命承擔100%的責任。接受生命的「不完美」,可以承受苦難,因為每個生命都是從承受痛苦中成長。最後,老師總結說:「最重要的就是我們要能夠承擔『愛』的責任。」
劉老師的演講時間雖短,卻深深影響、啟發並改變我的觀念。我一直以為不完美是不好的,是不能被接受或妥協的,人應該要精進,要追求完美。我從沒想過要虛心學習接納自己的不完美,也沒有意識到,若無法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未來當我有孩子時,可能會對孩子過度的要求、批評或指責,還可能不懂得欣賞孩子的特質及他們的努力和進步,甚至有可能無法在他們犯錯時耐心的安慰和教導,反而有可能傷害他們,如此下去當我的孩子長大時,也不會心平氣和的接納自己的不完美,這是多麼可怕的大事。好在老師告訴了我們接納自己的解決之道:除了要找回愛,弭平傷痛外,還要學習愛自己的不完美,學會溫柔的對自己說沒關係,慢慢來,一定會愈來愈好的。老師的演講讓我理解到,接納自己之餘還要能接納父母,不管是怎樣的父母。即使我擁有了令很多人羨慕的家庭及愛我的父母,我還是不時在心裡或是言語上抱怨他們,怨他們對我不夠好、怨他們不了解我、怨他們不如別人的父母、怨他們傷害了我等等,但經老師的講解後,我了解到,即便有時父母真的傷了我們,他們也不是故意要那樣的,他們也可能是受傷的孩子,而且一輩子沒有機會檢視自己生命的傷口,沒有機會學習和成長,但他們已經盡力了,不停的埋怨與怪罪或指責不會讓我更加幸福。老師的演講讓我反省到,我總是容易看到別人的錯誤與不足,卻沒有看到對方的痛,尤其是我的父母。
我還未從思緒中緩過神來,偶的劇團所演出的戲劇「心窗」緊接著就開始了。該劇由真實故事改編,劇情描述一位生活上從未遇到過失敗,各方面看來都完美無比:既是體育健將,又招異性喜歡,更曾獲得全國科展的第一名的天之驕女,卻在15歲時因罹患腦瘤而失明。完美的世界瞬間瓦解,她一開始不敢相信這個意外,後來雖知道了生病的事實卻還冀望著痊癒的機會,最後絕望崩潰的自暴自棄,變得敏感易怒,更拒絕朋友們的協助,把自己排除在群體之外,即便被迫和同學們到海邊旅遊時,也不肯到沙灘上玩耍,就在這時,劇團的演員們指引著走道兩旁的聽眾們一同攙扶失明的女主角從觀眾席的後方一路走到舞台上和她的同學們一起在沙灘上玩水。女主角就在大家的協助下,重新回到人群中,感受生命的快樂。
戲劇的演出非常成功,我們的情緒都深受演員精湛的演技和劇情的發展所牽引,演出中,女主角父母吵架時僵硬的氣氛還嚇到在場的一位小孩嚎啕大哭,逗笑了大家。
精彩的演出後,會場播放了故事女主角朱芯儀的VCR,她情緒平順的告訴我們因為腦瘤的關係,她雙眼失明,右耳失聰,整個右半身也無法行動,但她有很棒的工作,很愛她的先生,且住在父母家附近,現在過得很平實很幸福。她說在生病前,她常覺得自己怎麼這麼厲害,簡直是無所不能的天才,但15歲發現自己罹患腦瘤後深深打擊了她,尤其失明後,她怨天尤人了好幾個月,一直把自己隔離在社會外並不時想尋死求解脫,好在有母親做她情緒的支柱,又有父親看似殘酷實則溫暖的理性協助,才又站起來回到人群中。她努力克服重重障礙,取得師大特教系的碩士學位,成為一位心理諮商師。15歲生病前芯儀的生命幾乎完美,但卻好像很空虛,生病後雖然已不再完美,卻因為克服了種種苦難而顯得更加充實與完整,也因為自身的經驗,芯儀能更好的輔佐更多需要她的人。芯儀的語氣非常平順,但在座聽眾們的情緒卻恨激動,有人甚至低聲啜泣起來,我想,大家都從這個真實故事中得到某些啟發。
隨後,EQ協會的兩位學員以自身的故事與我們分享他們學習接納自己的心路歷程。最後,主辦單位發給我們他們精心手做的小卡片,請我們在卡片裡面寫上當日的心得感想或祝福並與其他聽眾交換這份禮物,隨機傳送三次後再打開自己收到的小卡並與大家分享。在眾多聽眾的分享後,活動就這麼圓滿的結束了。
老實說,在與媽媽踏進成大醫學院第四講堂參與家庭日活動前,我並不知道自己要聽什麼、會聽到些什麼,也不確信能得到些什麼,只不過是單純聽說劉老師很厲害,幫助過很多人,這演講對我們能有幫助,就這麼懵懵懂懂跟著媽媽抱著姑且一聽,大不了吸取正面能量的心態來的,但踏出講堂時,我知道自己已經和來的時候不一樣了。
コメン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