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是累積來的,同樣的話,同樣的事(挑戰),總得要經歷一次又一次的重複接觸跟面對,才能真的和生命接軌,生命的過程就是邊走邊學,比起努力追求改變,更好的是學習拓寬我們生命、提升選擇的能力,驅逐苦難,不是避它,就可以不受影響,重點不在於這些苦難跟問題,而在於我們如何感受跟解讀,苦難跟問題會不會困住你一輩子,取決於你的選擇。
一個孩子時間到了,要願意長大,長大意味著要開始面臨一些痛苦跟承擔,有時需要有能力勉強自己,去邁向目標,有時要能背負被父母抱怨、不滿意的罪疚感,為堅持自己想要的美好去活出自己的樣子,有能力主動去靠近父母,而不是等著父母靠近我。
生命內在的感受和狀況是看不見的,為了生存,每個生命都有求得平衡的能力,只要平衡被打破,就會產生不舒服,面對生命,要有能力「洞察」(看見真相),「接受」(生命本來的樣貌,才能進而真的進入「了解」(了解自己,關心關係),有意識地去做「選擇」,開始「承擔」起自己生命的責任。
生命為什麼需要承接?因為有歸屬的渴望,家族中「被遺忘的」,會用兩種方式來提醒(被承接),重新得到被看見的機會 : 1.疾病2.一樣的命運。所有影響我們的問題中,都有屬於我們自己的部分,錯誤的不是愛,而是愛的方式,老師提醒我們,活得有力量一點,學會用聰明、正確的方式去愛,生命沒有愛,活不到現在,愛無所不在,選擇用更好的方式去紀念,而不是用生命去紀念。
人總是太習慣只找到一個原因來理解一件事,站在高的位置,企圖原諒對方,就會站在高的位置,尋找對方值得被原諒的證據,忽略了….講「原諒」,意味著只有看到對方的錯,自己的受害,越「堅持認為」,情緒就會越大。關係失衡的結果,往往是生命中無法承受之重所引發的。「面對事實」是一種承擔,對一面的執著,就是對另一面的壓抑,面對關係的問題,唯有先「放手」(不執著對錯,才有能力拉開距離),看到事件中「我的狀況」,「你怎麼了」,然後「如何修補」,對於自身的期待,檢視現實的可實現性,愛和相處不一樣,對伴侶的愛,通常都是帶著對父母的愛的期望,序位不一樣,但愛不會衝突。
「活得很窒息,卻有一直讓自己為父母的期望而活」,是「追隨」還是「我代替你」?高度的掌控,來自於曾經失去的恐懼,太多的悲傷、對生命的無能為力,最深的責怪,就會變成一種憤怒,生死離別,雙方都會感到一種遺棄。生命就是一瞬間而已,錯失了就錯失了,為什麼要珍惜自已?因為每個生命都是很多看得見跟看不見的犧牲成就來的。生命不是為誰而活,而是因為得到了這個出生的機會,就有責任去活好,讓這個集結家族眾所成就而來的機會…..不被辜負。
感謝本場次40位夥伴的共同參與,生命的學習,永遠真實又有力量,期待明年….
----------------------------------------
2023.02.11家族系統排列 公益推廣 工作坊 課程分享
帶領講師 : 劉美瀛老師
文:隨堂志工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