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系統排列的工作是去看到愛,讓愛流動。所有的發生都有愛的存在(平衡/失衡),看不懂愛,就會變成埋怨、恨。
生命的存在都擁有共同的靈魂,活著的、死去的,加害的、被害的,在原諒和和解中,唯有放掉「寬恕」(寬恕會讓受害者持續受害,直到成為一個加害者),為自己的生命負責,生命才能走向平靜。
內心的平靜哪裡來 ?
唯有退一步,全然的「接受」所發生的一切,全然地給予「尊重」去看待,才能獲得內心的平靜。
「接受」是指「尊重」先人曾有過的生命狀況。
「不接受」則是
*不尊重所有的發生
*帶著罪疚感,批判、自責
「和解」是在內心發生的,不是「怎麼做」,我們才能得到救贖,而是「怎麼看」,才能找到內心的平靜。
一個人的生命不是我想成為怎麼樣,就能成為怎麼樣的,家族系統中成員的生命狀況都會牽動其變化。生命的苦是關係的苦,苦於不知道如何安置自己。
生命會受苦的原因
*童年的生命經驗(如何被對待)
*父母的生命狀況
*家族動力
如何面對「不適任的父母」
學會拒絕父母,「一切到此為止」在內心劃出界線,沒有說出口的(表達),就都不是界線(沒有劃出界線,你就是沒界線,而不是別人應該要知道),長大的孩子,要能帶著罪疚感往前走,父母沒有那麼脆弱,他們是有能力可以調整的,所以勇敢表達我們的需要,相信他們會調整,不再用孩子的視角,看待父母的關係(覺得爸爸應該怎麼樣,媽媽應該怎麼樣),用長大成人的眼光,尊重的看待父母本然的樣子。當父母自己有能力成一個家,孩子就不需要幫忙為父母支撐家。
「不符合我的期待」
「因為我,而讓媽媽的生命沒有選擇,是我害的」所背負的罪疚,「我讓別人不好」,成為了生命底層的設定。不是期望不對,而是認知觀點需要調整,每一個媽媽對於要「成為一個好媽媽」都有很大的壓力, 親子關係中,超出的要求,就會遇到反抗,認回自己生命的狀況,承擔起照顧的責任,才能讓彼此做回自己,相信孩子有孩子的命運,有他們的生命走向,也擁有修復自己生命的能力。排列場上不論對錯,只有要找到愛在哪裡。
有一種不願面對就是「我看不見」
當死亡沒有被承認,就形成一種排除,悲傷唯有透過看見,足夠的眼淚,才能治癒。死亡要被接受(雙方),才能被平靜(生者能面對死亡的事實,死者也才能面對自己的離開,為自己的生命負責),沒有面對事實,就會逃開,固著的抓著無辜的人事物糾結痛苦(通常是孩子/伴侶)。
「求完美的人,不會只是律己,也會這樣待人」
一個自我要求高的人,所謂的的溝通,其實是命令、要求、必須。壓迫才會帶來反抗,關係中,先看到自己的責任,(對方怎麼樣,是因為感受到了什麼)是我先拒絕你,是我先冷漠你,是我先疏離了我們,這是我的責任,而不是你都怎樣….因為愛,才有悲傷。父母做太多,小孩就長不大。妹妹不是你的小孩,所以從姊姊這裡得到的,不會感激,還會覺得理所當然。兄弟姊妹不是你的小孩,沒有孝順你的義務,選擇他自己想要做的,沒有誰對不起誰。長大的生命,要知道自己要什麼,才會幸福快樂,而不是你要給別人什麼,別人才會幸福快樂(別人的幸福快樂不是用來定義你幸福快樂的基準)。用照顧自己的生命,來榮耀家族,而不是用展現生命的利益(豐功偉業),來榮耀家族。
「利益是否正當,取決於人為」
金錢是中性的,它喜歡靠近機會,每個行業都需要道德跟良知,要利益於社會,一定要自己先能獨立。生命的穩定是累積的過程,不知道如何安置自己(焦慮不安),不允許生命沒有功能,需要一直創造功能的生命,活得很用力,有時沒有安置就是一種安置,學會放鬆自己,讓自己慢慢來,不知道做什麼的時候,要順著生命的流。回歸生命的原廠設定,清空,歸零,等待方向的出現。
學習了解自己,為自己的生命承擔起應有的責任,不要讓自己的生命狀態,成為別人的痛苦,選擇用正確的愛,去愛我們所愛的人,看清楚我們真正所恐懼的,才能長出勇氣去面對,「跟隨、犧牲、替代」,都不是愛(孩子盲目的愛、不成熟的愛),成熟的生命對困難的態度是,看見、知道了,然後去找到面對困難的方法,付諸行動。
愛是行動。
祝福無限!!
帶領講師 : 劉美瀛老師2022.07.02(六)
文 : 隨堂志工
Comments